海蘭不懂車:從雷布斯到雷斯克 小米扎堆兒造車真的好嗎?
走別人的路,讓別人去死吧。
昨夜(3月30日),雷布斯又一次燃爆科技圈:欲說還休、數次辟謠的小米終于宣布造車了。
狂擲100億美金ALL IN、五十二歲高齡最后一次創業的情懷,100分;今天小米股價表現,60分。截止上午,股價最高峰增值5.08%,12點收盤時跌回至0.59%。與前幾天,許家印一氣呵成,帶領恒大汽車沖向全球第四大車企市值相比,資本層面的操作,雷軍還是稍微顯得嫩了一些。當然,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,隨著設計圖發布、工廠選址和研發、概念車發布、量產等等,資本市場上還有不小的操作空間。唯一不知道的是,遲到兩年到四年入場的小米汽車量產的那一天,造車這個概念是否還如此性感。
此時此刻,和許家印爸爸一樣,雷軍爸爸的心中也有一個“中國特斯拉”的夢想。追逐夢想的人都是可貴的,在他們前面,想成為“馬斯克第二“的,還有蔚來汽車的李斌,小鵬汽車的何小鵬,理想汽車的李想、FF汽車的賈躍亭等等至少十位造車業內大佬。被這么多人惦記,不知道大洋彼岸的馬斯克每天要打多少噴嚏。對熱愛追逐偶像的雷軍而言,從雷布斯到雷斯克的轉身,是分外沉重的一步,由輕模式進入重模式,想必還是要付出不少艱辛。
當然,雷布斯振臂一呼,為ARE YOU OK傾倒的眾多年輕人歡欣鼓舞,小米粉們更是奔走相告。有網站投票預估小米汽車的價格,90%以上的人期待小米汽車低于5萬元。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初入行的李書福,同樣是汽車業的價格鯰魚出現,他交過不少的學費,踩過無數的坑,憑借堅韌的毅力、快速的自我學習和迭代能力,把吉利汽車帶到了一線自主品牌車企的規模。如果小米未來的方向真的是做低價汽車,雷布斯就和李書福的邏輯一樣:汽車從來不是暴利行業,如果在一個階段存在暴利,就要做勇于做價格攪局者。這和小米手機的崛起如出一轍。
現在小米汽車的價格戰略尚不清楚。攜100億美金入場、手頭有1000億人民幣現金儲備的雷布斯豪氣十足:“不需要融資”,在這一點上,不僅碾壓了曾經豪擲千金一鍋端特斯拉MODEL S研發團隊的賈躍亭,也碾壓了“買買買、大大大”的許家印首富帶隊的恒大汽車。
問題在于,對于造車來說,100億美金很多嗎?
看看造車新勢力前三名的蔚來、小鵬和李想,就知道這筆錢當然不少,但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多,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花超了,或者如拜騰汽車一樣上百億打水漂了。
從簡單的投入產出比看,造車實在不是合算的買賣。汽車行業實際利潤究竟有多低呢,常年穩居利潤率排行榜第一名的寶馬汽車,年利潤率也就只有11%左右,豐田8%左右,國內車企能超過5%的都鳳毛麟角。
但雷軍還是ALL IN了。是他傻嗎?精明如雷布斯,當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就干翻了錘子,怎么可能智商不在線?許家印爸爸以及諸多“中國馬斯克”候選人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。
大家都不傻。唯一的解釋是電動車還是基本國策,在紛紜復雜的國際大環境下,能源是立國之本。你品,你細品。
不難看出,上一波新能源造車扎堆兒的普遍都是低端選手,其中不乏小目標明確地來騙補貼的,紛紛被淘汰也是意料中事?,F在,隨著雷布斯的入場,接下來的商戰才真正開始神仙打架。
要知道,雖然豐田跑偏了電動車這個版塊,但大眾汽車等這些國際巨頭可沒有閑著,國內上市不久的ID.4已經猶如當年的帕薩特一樣,刮起了一陣旋風,也許鹿死誰手不重要,消費者得實惠。但從動輒100億美金的消耗上,還是不免讓人懸著心。
扎堆造車真的好嗎?說到此處,忍不住想表揚下造車業的理工男比亞迪,堅持研發,電池有不少世界級核心專利。當然,跨行業者入局有原罪,2005年,王傳福轉身進入汽車業,也是被一通人質疑來著。所以,還是衷心預祝雷布斯成功轉型為雷斯克。
最后,用一個陳舊的故事結尾:中國人和猶太人并稱世界上最聰明的兩個民族。話說猶太人在一個地方開了一個加油站,生意特別好,然后,第二個猶太人來了開了一個餐廳,第三個猶太人就開了一個超市,這片就很繁華了;中國人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特別好,第二個中國人開了第二個加油站,第三個、第四個加油站……然后,你們懂的。